https://hzdaily.hangzhou.com.cn/hzrb/2021/10/10/article_detail_1_20211010A049.html
從1990年啟用到2005年停用,鐵路煤氣專用線在杭州使用了25年。這20多年的人工煤氣建設及應用歷史,是杭州燃氣人無畏艱難,一點一點地化藍圖為現實的歷史。尤其是杭州煤氣廠工程建設,其艱難讓許多老燃氣人記憶猶新,他們是在連續(xù)克服困難的情況下步步推進,歷經的考驗與磨礪,可以說大大超出了建設者的預想。
“人工煤氣是煤高溫干餾產生的產品,故其原料是煤。”杭州市燃氣集團徐衛(wèi)介紹說,“由于不同的煤種,產氣量不一樣,并且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,而建成制氣爐必需滿足設計煤種,以確保制氣量和制氣爐的安全,故煤源的選擇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�!毙煨l(wèi)說,經過系列的調研與比較,最終杭州選定用煤的主要來源,主要是產自山東棗莊和兗州的無煙煤。
先不說這些技術和資金難題,光說建設施工場景,也是非常窘迫。杭州煤制氣廠選址于康橋杜子橋一帶,那時候是典型的城市郊區(qū)。那里搭起了臨時工棚,供建設者工作和生活之用�;I建處設在天目山路,到現場僅靠一輛面包車,很多人只能騎自行車來回。那時候經費相當緊張,干部職工雨雪天在泥濘的工地上來回奔走,連給他們發(fā)一雙雨靴的錢都拿不出來。
最難的還是資金籌措。上世紀八十年代末,部分基本建設被壓縮,杭州煤制氣廠項目雖然沒有下馬,但因杭州市財政緊縮,下撥給籌建處的建設資金很少,資金缺口越來越大。市政府不得不把工期推遲,將原先的三年建設期(1987—1989年)延長一至兩年。籌建處經過研究,制訂了一個籌款方面的可行性方案,其主要做法就是民間集資,即向預備供氣的居民征收開戶費。在集資過程中,籌建處采取自愿、受益、適度的原則,由點到面逐步展開。就1988年這一年,籌建處就成功籌集了1000多萬元的建設資金。隨著杭州管道煤氣工程的向前推進,因項目方案調整、物價上漲等因素,預算幾輪調整,總投資多次擴大。需要說明的是,建設部承諾的5000萬元建設資金,后來實際到位才3000多萬。與實際總投資相比,尚有巨大缺口,這缺口主要由市政府財政撥款和籌建處民間集資解決。
徐衛(wèi)說,“由于鐵路運輸量大且時間短,故大型煤制氣廠均建鐵路專線保證制氣原料。但鐵路專線建設立項審批程序繁瑣,路線規(guī)劃要求高,故實施異常艱難。另外,與之配套建設的軌道衡(對煤進廠稱重)投運前必須進行在線法定檢測,而用于檢測的標準車全國只有一輛,確定檢測時間十分困難。”另外,還有組織施工、方案優(yōu)化、材料采購、資金調度、工程監(jiān)理等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,大家忙得幾無喘息之機。
1990年9月18日,杭州煤制氣廠鐵路專用線正式壓道開通,煤焦車間卸煤機啟動運行,配合鐵路壓道車試生產。1991年初,煤制氣廠基本建成,已形成10萬立方米的供氣能力,輸配管網也已同步實施完成,所有設備均進入了運行準備狀態(tài)。1991年5月30日,杭州煤制氣廠20門直立爐正式點火烘爐,時任杭州市副市長李志雄把火把投入爐膛,一次性成功點火,宣告了杭州人工管道煤氣項目建設已從基建向生產過渡。
直到2005年8月1日,最后一批管道人工煤氣用戶成功轉換了天然氣,這意味著主城區(qū)全線貫通天然氣,杭州由此全面邁入了天然氣時代。